首屆混凝土工程技術創新發展論壇在天津成功舉辦
6月26日,首屆混凝土工程技術創新發展論壇在天津成功舉辦。本次論壇由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混凝土工程技術分會主辦,預拌混凝土分會、自防護混凝土材料與工程技術分會、天津市建材業協會等單位共同協辦,是“中國建筑科學大會暨綠色智慧建筑博覽會”系列論壇之一。
本次論壇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圍繞高程泵送混凝土工作性能調控技術、3D打印混凝土關鍵技術、超高性能混凝土結構設計技術、混凝土裂縫智能修復技術等混凝土前沿方向,邀請了6位行業專家進行專題分享交流。本次論壇由CCPA混凝土工程技術分會秘書長、中建西部建設建材科學研究院院長高育欣主持。
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建筑材料實驗室主任韓建國以《大流態混凝土新拌工作性與高程泵送沿程壓力損失》為題做了專題報告,韓建國表示,匹配新拌混凝土工作性與輸送設備工作能力是施工安全度和效率的保障,在制定泵送技術和澆注方案時,應始終關注混凝土的勻質性。
中建工程產業技術研究院工程中心副總經理霍亮作了《混凝土建筑原位3D打印建造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報告,霍亮報告了國內外混凝土3D打印的發展概況,并從原材料設計、打印系統及成型工藝三個方面詳細介紹了近年來中建工程產業技術研究院在混凝土3D打印方面的研究成果。他認為,建筑3D打印未來還存在諸多的機遇和挑戰,車載式移動3D打印將是混凝土3D打印的發展趨勢,應逐步推進建筑3D打印技術與傳統建造的兼容互補。隨著國家新農村建設的推進,3D打印建造技術將有大量需求。
中建八局華北公司劉飛高工以《技術攻關創新驅動--現代混凝土綜合施工技術》為題做了專題報告?,F代混凝土向著超高、超深、超強等方向發展,對混凝土施工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劉飛高工報告了中建八局近年來在混凝土施工方面形成的多項關鍵技術,包括高強頻“震”荷作用下17.5m超厚設備基礎裂縫控制技術、大型展館混凝土地面施工技術、基于BIM技術的裝配式施工技術、超高層高強混凝土配置及施工技術。他認為,重視混凝土抗裂性與耐久性技術研究,加強混凝土泵送技術優化,是實現我國混凝土建筑物“高精尖”發展的重點技術;大力發展綠色裝配式建筑,實現生產集成化、施工機械化、管理信息化的低碳型建設,助力我國建筑行業快速建筑建造、可持續發展。
新加坡LWC公司馮汝四董事長通過線上的方式作了《預制混凝土在南洋理工大學教學中心的增值應用》報告。馮汝四結合LWC公司參與建造的南洋理工大學教學樓為例,分享了如何與建筑設計師配合,將混凝土更有藝術、更原滋原味的表現出來。他展示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學樓從外墻材料選擇、優化、生產、安裝的整個過程及最終實現的整體效果,為材料生產單位如何與建筑設計師共同完成建筑的藝術化建造提供了思路。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由于其卓越的綜合性能,受到了國內外材料界與工程界的廣泛關注。哈爾濱工業大學吳香國教授作了《超高性能混凝土結構設計方法及其工程應用進展》的專題報告。吳教授從UHPC結構設計方法與技術體系、配筋UHPC本構模型研究,UHPC組合混凝土界面性能等方面進行了詳細介紹,并分享了UHPC組合混凝土梁、板、柱、剪力墻、外墻掛板的性能特點和應用場景。隨著材料及標準的逐步完善,UHPC在建筑與橋梁工程結構加固領域將有巨大發展。
天津市建筑綠色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榮輝副教授帶來了報告《基于微生物的混凝土裂縫智能修復技術與工程應用》?;炷灵_裂是建筑工程中的常見現象,開裂后的混凝土耐久性將急劇下降。相較于注漿、表面修復等主動修復方法,混凝土的被動自愈合修復具有諸多優點。榮輝主任分享了通過在混凝土內部添加微生物,出現開裂后微生物可促進鈣礦物沉淀,實現混凝土的自愈合。研究表明,對于寬度0.5mm及以下的裂縫,微生物修復率高達90%以上,表現出良好的修復效果。
本次論壇為國內混凝土工程技術領域的企業和專家提供了思想交流和碰撞的平臺,參會的專家學者對本次論壇給予了高度評價。首屆混凝土工程技術創新發展論壇圓滿落幕。